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
学院新闻

学院通知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4项成果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作者:三一    【 发布日期:2022-03-28 】

3月25日上午,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学院共有4项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其中我校主持3项,即柑橘团队汪志辉教授主持完成的《晚熟柑橘新品种选育与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和果树团队邓群仙教授主持完成的《突破性鲜食枣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蔬菜团队李焕秀教授主持完成的《优质特色菜豆和豇豆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研1项,茶学团队杜晓教授主研完成的“川茶优质安全高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A49C

柑橘团队围绕晚熟柑橘市场需求,以产业发展瓶颈为导向,创建了表型和基因型相结合的柑橘种质鉴定评价技术体系,挖掘出晚熟、优质丰产、抗病、抗逆柑橘种质资源234份,创制了优异种质材料23份;新发掘成熟期、色泽、果实品质形成相关功能基因11个;选育出川渝地区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晚熟柑橘新品种——‘黄果柑’。首次构建了晚熟柑橘四川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确定了晚熟柑橘的生态适宜区;首次明确了晚熟柑橘氮磷钾元素的集中供应期及川渝地区柑橘果园生草适宜草种,系统集成了晚熟柑橘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体系;首创了柑橘果园“果-草-粮”复合栽培模式;构建了“科技小院+专家团队+果业协会”与“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团+专业技术服务队”的农技推广模式,通过零距离服务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操作示范,实现了科技成果的高效推广应用。20年来,选育的新品种、创制的新技术和构建的“果-草-粮”复合栽培模式推广应用总面积998万亩,新增产值430.75亿元,新增利润267.49亿元。

2DA6B

《突破性鲜食枣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应用》成果首次全面系统评价了西南地区枣种质资源,明确了其系谱关系,发掘耐高温高湿寡日照鲜食枣种质资源45份。 耐高温高湿寡日照鲜食枣优良品种选育取得了重大突破。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良种3个,并成为西南地区鲜食枣主栽品种,推广面积占全川枣90%以上,结束了西南地区鲜食枣无规模化栽培品种的历史。 创建了“高光效树形、精准施肥、破眠促早”为核心的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增产30%以上,亩产值1.5-4.0万元,累计推广面积67.11万亩、新增产值69.83亿元、新增利润39.79亿元,带动1571户精准脱贫,获国家和省级脱贫攻坚表彰5项次,为增收致富和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优质特色菜豆和豇豆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成果,课题组针对菜豆、豇豆生产和研究中存在的优质特色鲜食品种较少、专用型加工品种缺乏以及应用先进的细胞学手段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展种质资源评价和创新研究较少等主要瓶颈问题,自1995年起系统开展了特色优质菜豆和豇豆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技术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为菜豆和豇豆的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成果主要创新点在于系统开展了优质特色菜豆和豇豆种质资源收集和评价,筛选出一批特色优质豇豆、菜豆种质,构建了长豇豆的第一幅基于NGS(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高密度遗传图谱。特色优质菜豆和豇豆新品种选育取得较大突破,选育出特色优质菜豆和豇豆新品种7个。系统研究了优质特色菜豆和豇豆安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了一批菜豆和豇豆良种繁育和安全高效栽培新技术、新模式在生产上示范应用。

《川茶优质安全高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针对制约四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瓶颈问题,揭示了茶树N、P、K营养的累积利用及营养生理规律,阐释了茶树富集铅等4种有害重金属离子的微观形态;集成创新了四川茶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了四川名优茶自动化加工技术体系和全程品控技术体系。.通过创新技术集成组装,构建了8项优质安全高效的综合配套技术,作为主推技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运用加工技术成果,创制了15个品质优异的畅销产品;累计新增产值154.91亿元,新增利税93.62亿元。在推进茶区农民增收、实现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成果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件,制订团体标准8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40篇。该成果被同行专家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Baidu
sogou